臨沂商務調查:不懂這種相處之道的婚姻,大多
2018-08-03
臨沂商務調查:不懂這種相處之道的婚姻,大多死在了半路
前段時間看到個新聞。
一對小夫妻結婚三年,家里只開火一次,平時要么點外賣,要么到父母家吃。
后來生了孩子,男方還是像以前一樣會朋友,去娛樂,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女方來,女方于是提了離婚。
女方說,他們倆的婚姻最大的問題可能出現在廚房里。兩人都不下廚,家里一點煙火氣也沒,像個旅館。
“家里一點煙火氣也沒”成了離婚的主要原因,廚房成了罪魁禍首。
很多人會把廚房與愛聯系在一起,比如:吃得到一起,就能愛得到一起;男人下廚就是愛的表現。更有甚者,不少婆婆認為廚房就是女人的天地,男人不該下廚,一個不做飯的妻子怎么能值得丈夫去愛?
至此,廚房問題成了家里的大問題。
廚房冤枉吶!
婚姻不就要求大家有商有量嗎?很多“廚房問題”實際上都是可解決的問題,但最后鬧到離婚因為什么?是啥都不說。
新婚夫妻不懂相處之道,一個大大咧咧,一個心有不甘,把鍋全推到廚房身上,連商量的余地也不給人家留,可不是離得快嘛!
新婚夫妻更應注重相處之道。
溝通這事估計是新婚夫妻的通病,結婚久的呢,自己摸索出了條溝通方法,反倒是新婚夫妻,都帶著點各自的小性子,
這婚是結了,但心態上沒有發生變化,以為還能像戀愛時那樣不管不顧,該發脾氣就發脾氣。
但是呢,結婚結的不僅是一張證,還有你倆的生活習慣。你喜歡吃甜,他喜歡吃辣;你習慣了早上八點起來,他喜歡睡懶覺;你習慣了周末宅家看劇,他喜歡周末出門和朋友見面……這些都是小夫妻要磨合的事。
如果結婚了還保留談戀愛時的心境,過度放任自己,發現不了對方的需要,那這矛盾爆發就是必然的。
更好的相處之道是商量出來的。
有商有量才能過出默契,咱有話好好說。
說個我一朋友的事,我這朋友結婚沒多久,以前戀愛時沒看出啥問題,但結了婚以后,真正吃到一起,她才發現倆人的口味大相徑庭。
她喜歡吃清淡的,但他老公無辣不歡;她喜歡吃不長膘的,并且她聞不得羊腥味,一聞準吐,但她老公無肉不歡,尤其愛吃羊肉。
兩人沒少因為這事吵架。
但日子長了她覺得不行,不能讓“吃”影響他們倆的生活啊。于是兩人好好商量了一下,拿出了解決辦法。
一周里逢單按我這朋友的喜好來,逢雙按她老公的喜好來,周日就下館子。且有她在的時候,家里不準出現羊肉,她不在家或她老公自己一個人出去吃飯的時候,羊肉可以隨便吃。
他們倆人對這個結果都很滿意。
此前兩人因為這事常給對方甩臉色,而這一溝通,兩人氣氛友好了不止一點哦。
婚姻不是說一不二的命題,它比較令人滿意的狀態在于:有商有量。
新婚夫妻更應知道這點,兩人有不同的看法了就說出來,各抒己見,協商出一個雙贏的結果,這樣婚姻才能“可持續”?,F在有商有量,磨合出雙方都滿意的過法,以后日子久了,才能過得和諧有默契。
而錯誤做法是什么呢?是拒絕溝通。有矛盾了,一方生悶氣不說,另一方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錯哪,這成了死循環,嫌隙就出來了。
夫妻相處追求的不是快樂加快樂,而是一半快樂一半責任。
夫妻相處快樂當然很重要,但婚姻不是只有快樂,還有責任,不能再像戀愛一樣,只能看到快樂的一面。
聽過這么個故事,小慕結婚三年,發現丈夫笑容越來越少,很難過,她懷疑自己是不是拖累了他,是不是不該結這個婚。她父親知道后安慰她:結婚前他愛笑,說明這小伙子開朗;結婚以后他笑容少了,說明這小伙子有承擔。
沒結婚以前,他愛干嘛干嘛,做的都是令他自己開心的事,當然愛笑!但結婚以后,他要顧慮你,顧慮雙方的家庭,不能再一個人自嗨,身上擔子重了,壓力大了,笑的自然就少了。
不是說結婚就會剝奪一個人快樂的權利,而是說結婚了以后自然而然會顧慮到對方,那些婚后依舊只顧自己快樂的人,或許根本還沒做好結婚的準備。結婚哪里是快樂加快樂呢,有一半快樂,還得有一半責任。
寫這篇文章呢,也只是想告訴有些人,結了婚就要有結了婚的心態,要有家庭的的意識,不能結婚了之后還像沒結婚一樣,愛花天酒地,愛玩鬧,不顧家;
也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樣,什么都依靠父母,婚姻給了你一個志同道合的人讓你們共同抵御未來的風險,那你就要承擔起責任。
不會相處那么就學著相處;不會為人著想,那么至少得學著為另一半想想;不想放棄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,那么就趁早收起結婚的心思。
婚姻要靠的不僅僅是愛,還有雙方的成全和扶持。該放棄的就放棄,該承擔的就承擔,讓自己快速長大,才不會讓婚姻死在半路。
- 上一篇:家境富裕,兒女長大,事業有成,男人為什么還
- 下一篇:沒有了